高温多跨棚通风是减少空气温湿度,交换气体,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比较好的途径。但在冬季低温期,通风不能按常规方法进行,如采用早晨通风实现清理水气,清理水气不正确,这与夏季或秋季通风不同。冬季棚内温度较低,晚上一般在10℃~15℃,后半夜湿度比较高。同样在冬季棚外温度比较低,常在0℃以下,在晴天刚揭开草苫时,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,为实现棚内蔬菜对二氧化碳的需求,不使二氧化碳因通风造成浪费,这时不要急于通风,而应在揭开草苫后1小时再通风。若过早揭开草苫通风,冷风进入高温蔬菜温室大棚内会产生雾,湿度不降返升,导致湿度没有降下来,温度却降了下来,对蔬菜生长不利。
正确的做法是:在冬季早晨先不通风,随着室外光照强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,高温连栋大棚内温度也较快升高,自然降湿。这是高温连栋大棚内作物光合作用的比较好的时段,作物光合作用发生后,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会比较快的减少。当室内温度升高到相对的程度后(一般不超过25℃)应及时开窗通风,引进新鲜空气(因新鲜空气中含有约3%的二氧化碳),同时排出高温蔬菜温室大棚中的水气,减少空气的相对湿度。通风时先开小口,这时的主要目的是缓慢排出棚内的水气,减少果实表面的露水比较快的干燥导致裂果。随着棚内温度的升高,再逐渐将通风口增加,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,增加蔬菜的光合作用。
到下午也不要将通风口全关闭,因为通风口关闭后棚内的温度又会上升,这样覆盖草苫后容易导致夜温过高,增加植株对叶片制造有机物质的呼吸消耗。应逐渐将通风口关闭,可先将通风口关闭一半,30分钟后全关闭通风口。也可先将通风口关闭,然后再将通风口打开通风降温10~15分钟,如此重复两次,当棚内温度稳定在15℃左右时就可以将通风口全关闭。
通风换气后,高温连栋大棚通风口应在覆盖保温被前半小时关闭,以便增加高温连栋大棚内的温度。通风应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进行,将通风口开到宽10厘米就可以,每次通风10~15分钟,每20~30分钟通风1次,连续通风2~3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湿作用。
如果遇到连阴天,外界温度较低时,高温连栋大棚应以保温为主,但不可因此不通风。如果不通风,棚内湿度过大,就会为病害的浸染、传播提供条件。因室外温度比较低,光照条件又比较差(如阴天)时,日光高温蔬菜温室大棚可能整天不能开窗通风。在这种情形下,应适当增施有机肥,以便缓慢释放出二氧化碳,实现作物正常生长。
上一条: 大棚保温被性能下降的原因
下一条: 冬季蔬菜温室大棚的防风加固措施